找到相关内容6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密的禅教会通论

    一心,方开真如、生灭二门,此明心即一真法界。”(《华严经行愿品疏钞》卷一,《续藏经》第7册)他又认为,一真法界具有“缘起”和“性起”两种功能。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365004.html
  • 唐代的文人与佛教

    禅定也是要在“一切境界上念不起”、“见本性不乱”,于定中明心、见性。如此,又岂能出现如孙昌武所说:“这就有助于形成一种观赏、体察自然美的态度”?  王维《积雨辋川庄作》等诗也证明了它们与禅定之体验无关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0665556.html
  • 唐代儒道释三教作家对于“心”字之涵义暨据其加以引申所制的篇章小集(二)

    于是载离风霜,多历年纪。持本性而常茂,抱幽贞而独美。太华之上,森森映仙掌之峰。台岭之傍,落落荫灵溪之水。经冬下改,怜江南之竹箭。乘春暂荣,笑东园之桃李。故见称于前圣,喻德于君子。夫其劲节可嘉,明心下忒。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365922.html
  • 从生命“觉”义、浅论儒佛会通

    知命”与“明心”相映照的心得。依据徐复观教授的论见,他认为“论语”上所说的仁,皆系兼“人”“己”而为言。而工夫则必须从“为己”“克己”这一方面开始;这样,“人”乃能在“己”的生命中生下根,进而与“己”浑...

    刘易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666019.html
  • 论大意宗杲

    来时,一点也使不著。”禅慧源于心悟,而悟人唯在明心,所以若在古人公案上求禅求慧,实为弃本逐末,既悖佛教,复失祖心。丛林染着于此种风气,虽口说沸腾,却尽失禅门宗旨。所以宗杲论道:  近世学语之流,多争锋逞...

    董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2966080.html
  • 马祖“即心即佛”说的思想渊源及禅法特色

    顿悟禅法的前行方便,是对初学禅法的人而讲的,是通过念佛的禅修方便,最终达到明心的目的。道信又讲:“并除三毒心,攀缘心,觉观心,念佛心心相续,忽然澄寂,更无所缘念。《大品经》云:无所念者,是名念佛。何等名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066358.html
  • 民国唐密之弘传

    钥,涉汪洋之教海,需此南针。艺林敷优昙之华,著作家别开生面,法苑结庵摩之果,菩提道总合明心。如能因文悟理,不滞名言。自然入圣超凡,圆成大觉。是不特为考古之镜,馈贫之粮已也。衲廿年匏系,遽然梦醒南柯。一...

    释东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5366573.html
  •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讲要

    安宁寂静者,心之本性原自尔也,求此安寂即心之用,苟能一念自觉,明心之性尽心之用,必至於是安寂之涅槃界。古之哲人常以水喻心,可知心性本寂不安嚣动,故其希求涅槃也,正犹水性平静,故常就下以求平耳(谓觉不觉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366670.html
  •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——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

    的。  [明心,陕西师范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) ...

    明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466819.html
  • 拈花微笑——禅学起源

    rdquo;复明,复归于本然。所以这种禅法是以专注一心而求明心去垢的精神修炼。  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,本是月支国僧人。后汉桓帝末年(约公元167年左右)来到汉地。他翻译的佛经,主要是大乘佛教经典,他所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967195.html